本文共 244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一年之后,重看互联网+。
尽管,传统行业走进互联网化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,但互联网+经过一年的发展,已经让行业用户意识到,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网络的技术,改变原有的IT架构,成为必然。
并因此,催生了数据应用的广泛提升,比如平安城市海量超高清视频流存储、广电媒资直播4K高清恒定码流、高性能计算应用海量数据快速检索等新业务需求等等。可见,平安城市、媒资、HPC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互联网等领域应用,在成为存储行业高速成长的基础。
另一方面,从国内存储的格局看,本土存储厂商正在不断创新、不断进步的步伐。浪潮和华为等本土存储厂商在国内存储市场的占有率从2010年的16.6%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56.9%。甚至有机构预测,国产存储厂商市场占比到2020年可能达到85%,可见,以它们为代表的国内存储厂商,已经成为了中国存储产业的“助推器”。
双头之争 用户之福 产业之幸
9月9日,浪潮发布了2016年软件定义存储产品:AS13000-Rack。浪潮称其为,业内首个融合块、文件、对象、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的整机柜软件定义存储系统(Software-Defined Storage ,SDS)。这是一款“四合一”的存储产品。
而在不久前的华为2016全联接大会上,华为发布了新一代全融合云存储FusionStorage 6.0。这款产品,实现了分布式块存储、分布式文件存储以及分布式对象存储的融合,被称作一款“三合一”的存储。
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,而这样的巧合在最近一年里也时常发生在两家公司身上。
比如,去年5月,华为发布高端存储设备OceanStor 18000,这是面向云数据中心的融合存储。同样在去年5月,浪潮针对关键业务,发布高端存储新品AS18000。两个技术指标接近,命名也非常接近的高端存储产品,几乎同步在中国市场上市,从一次又一次的巧合之后,我们来看两家公司在整体IT架构上的布局。
首先,华为和浪潮都可以提供基于基础设施层面的IT一体化的解决方案。不同的是,一家从服务器起步,而另一家则是从网络开始起步。在近两年的国产化浪潮中,两家公司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。
客观地对比两家公司的布局,从服务器的角度看,浪潮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,而华为则在存储业务上发展更快。
从存储业务的角度上看,华为和浪潮在产品布局上比较接近,除了前面的提到的巧合之外,两家公司,在全闪存和分布式存储上的实力旗鼓相当,少不了在国内市场产生直接碰撞。
按照华为去年公布的数据看,2014年,华为存储业务同比增长55.6%,而在2015年增长率则在60%左右。从浪潮公布的2015年数字看,浪潮的中高端存储在其存储的份额占比从6% 提升到 24%;而在整体存储业务方面,浪潮实现了连续3年增速保持60%。由此可见,两家公司都在存储业务上处于增长期。
最后,回到整体IT解决方案,华为相比浪潮显然产品线更长,尤其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布局上,网络线的优势最为明显。所以,浪潮也在2016年和网络市场的巨头思科,展开深度合作,来逐渐弥补布局上的差距。相反,浪潮的优势在于专注,极少刻意做市场扩张,在服务器和存储上的深耕一直是浪潮的核心价值。
在我看来,中国存储市场的双头之争恰恰折射了中国本土的IT厂商崛起。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,中国俨然成为了全球最前沿的应用试炼场,我们有大量先进的应用场景,中国的行业用户在全面拥抱互联网化,我们的眼前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借鉴的世界级巨头,中国的互联网+之路,一定要我们自己的科技公司走出来,而浪潮和华为在存储市场的角力,则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迭代和产品价值的提升,是用户之福,也是产业之幸。
自成一派“四合一” 浪潮有何新理解?
那么,我们把目光拉回到浪潮发布的整机柜软件定义存储AS13000-Rack。
这款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:“软件定义+硬件重构”。什么意思? 浪潮认为,软件定义加硬件重构等于融合架构。现在已经进入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缺一不可的融合架构2.0时代。其中,硬件重构是塑造融合架构的核心与手段,通过硬件重构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解耦与重构,让数据中心资源实现完全的池化和自动化,再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业务感知的按需资源组合与配置,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超大规模持续扩展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。
这款存储产品有三大特点:第一,开放,完善的生态对接。AS13000-Rack通过开放接口,支持存储系统的管理和被管理,实现系统业务负载均衡分配、多线程IO队列、流控过载恢复等机制,实现高并发高性能读写。
第二,融合,一套存储四种服务。AS13000-Rack支持不同类型介质、计算、互联交换协议,以块、文件、对象、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的融合为核心,加载不同的场景应用满足业务需求,对同一基础架构上的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实现业务应用融合。
第三,智能,数据感知。通过浪潮软件定义存储的自动化呈现和管理能力,保障存储设备良好运行,支撑业务应用连续性。现在,AS13000-Rack具备了4个层面的智能特性,包括智能健康、智能资源、智能负载和智能数据。
其实,在过去的一年,浪潮一直在高端存储的产品上发力。比如,以AS18000为代表的高端存储,帮助浪潮存储摆脱了以往中低端存储销售为主的格局;以AS13000软件定义存储,帮助浪潮存储满足新存储的需求,在金融、能源、公安、广电行业,浪潮存储树立了标杆。
所以,这是浪潮敢于在今年4月喊出:2016年存储业务增长率目标达到100%的底气所在。尽管,我们很难通过AS13000-Rack一款优秀的产品,来为浪潮存储全年的表现提前下定义,但可以看到的是,浪潮正在为存储业务的腾飞,在技术的研发上持续的投入,AS13000-Rack只是阶段性的胜利,同时作为中国存储行业的“助推器”,浪潮和华为的“相爱相杀”,仍将成为存储市场,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,共同推动存储技术在中国互联网+的落地。
本文转自d1net(转载)